2021-2022学年第二学期
教科室工作总结
半年来,教科室认真贯彻执行昆山市教科室和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,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,在实践中探索、提炼、提高,使学校的教科研管理、教师个人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:
一、参加昆山市教科活动、教科三片活动
2月11日下午在线上参加了基础教育教科工作视频会议。3月撰写《“双减”背景下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》(苏州市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2021年度课题青年教师专项一般课题)开题报告。4月22日参加教科三片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次开题活动(费俊龙中学和正仪中学10个课题)。4月29日参加教科三片教育科研课题第二次开题活动(娄江实验学校和吴淞江学校14个课题)。6月9日参加“十四五”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活动。通过参加教科会议、教科三片研讨、开题等活动,学习会议精神、围绕课题听课、评课、研讨下阶段教科工作,并将会议精神、研讨内容传达给学校老师。
二、组织学校老师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
组织五年内青年教师参加昆山市城北中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培训。组织老师参加昆山市中小学、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评比活动。征集苏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。组织老师参加2022年“黄浦杯”长三角城市群“温暖的教学”征文启事。动员老师参加《昆山教育研究》征稿活动,包括人物介绍、沙龙、论坛、悦读、教科研训等栏目。组织老师参加江苏省陶研会第十四届“行知杯”优秀论文评选活动。
三、继续落实师徒结对工程
昆山高新区南星渎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,青年教师人数较多。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,打造一支品德高尚、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,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,学校从实际出发,聘请了有强烈责任感、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学校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。上学期初,在学校会议室举办了师徒结对仪式,师傅、徒弟们签署了师徒结对协议。师徒结对协议上明确规定: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,课后及时交流并做好听课记录;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两节课,课后及时交流并做好听课记录,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,撰写好教学反思、教学论文(每学期至少一篇反思或论文)。本学期继续注重师徒职责的履行与落实。在师傅的带领下,加快徒弟的成长,使徒弟尽快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。
四、统计学校老师教科研成果
关注老师们参与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及获奖情况。统计老师们论文发表情况、统计师生获奖情况,并进行整理、汇总。其中,杜林林、吴祺昀、吕玲开设市级公开课。教学竞赛方面,陆静怡、刘丹获2022年昆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(解题能力)一等奖,陈晓晨获2022年昆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(解题能力)二等奖,吕玲、康铭洁、严怡琼获2022年昆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(解题能力)三等奖。陆静怡获昆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,刘丹获昆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。严怡琼获苏州市第三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一等奖,黄燕、周子琪、汪宇诚、康铭洁获苏州市第三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三等奖。李鹏远获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,荣誉恒、刘铖、张萌、马婷婷、杨岚获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,黄燕、周子琪、夏婷雯、张文靖、胡佳虹、陆静怡、汪宇诚、严怡琼获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。论文评比方面,吕玲、黄燕获苏州陶研会“我的教育小故事”征文评选二等奖,杜林林获苏州陶研会“我的教育小故事”征文评选三等奖。吕玲、严怡琼获“苏州市教育科研专项研究典型案例(论文)”评选三等奖。论文发表方面,朱菊根、刘铖、袁玉婷、吴祺昀、宋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。
五、完成校级教科研课题研究
学校课题《“双减”背景下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》立项为苏州市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2021年度课题青年教师专项一般课题。张文靖老师的个人课题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》立项为昆山市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。本学期完成两个课题的开题工作。
六、教师读书促成长
与昆山教育局要求的读书笔记相结合,鼓励教师多读书,营造学习化环境,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科研型教师队伍。坚持“四个为主、四个结合”的读书策略: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,与博览群书相结合;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,与集体学习结合;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,与课余学习相结合;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,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。
教科室在学校的领导、老师们的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也存在着问题与困难:
1.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。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,骨干教师人数较少,青年教师人数较多。
2.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到位,今后将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与考核,并为 其创造展示的机会。